3G时代垃圾邮件发展趋势与危害

日期: 2010-05-25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走过3G元年,也预示着揭开了垃圾邮件的另一扇大门。与传统互联网不同,作为移动通信技术的3G第三代通信标准,能够同时支持声音等多媒体数据信息的传输,而且还较以往移动通信具有更高的网络传输速率。这也就为移动电子邮件的更多应用开辟了新的渠道,丰富了电子邮件在网络应用方面的形式和内容。

  作为互联网服务最早、最广泛应用之一的电子邮件,在互联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伴随着3G时代的到来,整个互联网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占据重要地位的电子邮件应用也必将在3G时代带给人们深刻的互联网革命和生活变迁。与此同时,可以说是因特网带给人类最具争议性的副产品——垃圾邮件,它也将会在3G时代背景下持续泛滥。这就要求我们在关注3G、享受3G网络带来便捷的同时,更应该警惕垃圾邮件的新型趋势和潜在危害。

  一、垃圾邮件新趋势与危害

  1、利用热点新闻话题设置陷阱

  更多的数据调查证明,垃圾邮件制造者在去年利用非常多的“新闻话题”来制造噱头吸引网友“中标”,比如:“炸弹爆炸事件”、“杰克逊仍然活着的证据”、“奥巴马被教皇诅咒”等等。这一现象已经成为自去年以来,垃圾邮件犯罪活动的新趋势。

  这种新趋势的垃圾邮件会令人防不胜防。垃圾邮件发送者从来都不会担心热点新闻话题引不起收件人的兴趣,也无需过多担心垃圾邮件的热点新闻话题所包含的关键字会被过滤。可以说,利用热点新闻话题发起的垃圾邮件将会变得日益流行,对于普通网络用户来说,缺少足够的安全知识和防范之心,将会让这种垃圾邮件在危害广大用户网络安全的道路上大张旗鼓。

  2、潜伏社交网络虎视眈眈

  社交网络源自网络社交,而电子邮件又是网络社交的起点。从这一点上我们就不难发现,社交网络与垃圾邮件的联系了。近年来,国外流行的Facebook、Twitter、MySpace、Flikr等社交网站不断暴露出的安全问题,让我们对这一新型垃圾邮件的散播和危害可见一斑。

  通过社交网络,不仅能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散播垃圾邮件,而且也会危害用户的个人账户安全、暴露个人隐私信息,同时也会挤占社交网站服务器空间和网络带宽,浪费个人用户精力。

  3、借助移动通信威胁手机用户安全

  3G时代,典型应用集中体现在手机移动通信领域。相比传统互联网,手机用户安全防护措施并不到位,手机安全综合保护产品和技术手段还不十分丰富。在这样的背景下,手机用户较传统互联网平台更容易中招,更容易轻信陌生人或者被感染亲朋好友发送过来的垃圾邮件。

  手机用户直接暴露在不法分子面前,个人资金账户和隐私信息更容易受到侵害,而且手机用户中的好友名单将成为受攻击的下一个对象,这些势必会对手机用户造成精神、财产和日常生活方面的诸多不利影响。

  4、跨网传播躲避安全监控

  通过传统互联网或者移动网络互相传播垃圾邮件,将会成为3G时代垃圾邮件传播的一种常态。本质上,这两种网络形式都是相通的,但它们又有各自的特点,一方面它们所支持的平台有所区别,另一方面网络用户也不一定完全一致。这就会给垃圾邮件的防范带来滞后,也会对移动网络手机用户的安全带来更大的不确定因素。

  从安全管理者的角度来看,3G环境下的垃圾邮件躲避安全监控的手段将会变得更加灵活。比如,垃圾邮件发送者可以通过强制发送下载铃声、点播歌曲和下载祝福短信等形式内容的垃圾邮件来引起用户的注意,也可以通过提供免费移动网络服务来博得用户信任而事后偷偷开启后门吸收用户话费来获取利益。

  二、反新型垃圾邮件的可行性分析

  1、树立安全风险意识,形成良好安全习惯

  预防第一!无论是哪种垃圾邮件,树立个人安全风险意识比任何事后的补救措施都有效。对于不请自来、陌生人发送的邮件,或者邮件标题和发送地址不同于寻常的邮件,特别需要注意。如果发现是垃圾邮件的,请及时报告给网络管理员或者邮件服务提供商。

  2、保护个人隐私信息,注册多个邮箱分级使用

  在社交网络上,尽量不要透露个人隐私信息,注册帐号可以使用额外单独的邮箱,公私分开使用邮箱。个人邮箱和工作邮箱可以单独设置不同的帐号名和密码。

  3、设立虚拟网,统一监测和管理

  针对企业用户,可以对公司内部员工的移动互联网单独设置一个虚拟网,不定期公布一些手机安全使用提示,监测公司内部网络,协调移动网络和传统网络的安全管理。

  4、网络运营商强化管理,配合安全厂商共同打击垃圾邮件

  网络运营商通过得天独厚的优势配合安全厂商,监测境内外垃圾邮件的活跃状况,并对用户及时给出安全风险提示。必要的时候,可以从源头截断垃圾邮件的传播,以保护用户网络安全和减轻整个网络资源消耗。

  5、加强网络终端安全防护

  无论是电脑用户还是手机用户,一定不能忽视安全工具的作用。对于手机用户来说,更加需要有拦截垃圾邮件和恶意短信的安全防护工具。此外,手机用户也要特别留意存储卡感染外部病毒和木马的情形。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