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网络架构安全

  • VLAN中的VTP和STP-ISL

    2007-12-21

    L3,L4交换已经非常成熟。Internet中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了交换技术,全交换网络已经非常普遍。在这些网络中,VLAN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

  • 如何增强VLAN的安全性

    2007-12-21

    千兆以太网技术作为当前的主流局域网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千兆以太网对QoS的保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标准和协议的制定,如IEEE802.1Q/P、RSVP等;二是第三层交换技术的应用。在QoS的实现策略方面,千兆以太网与ATM一样,也分为四种,即业务分类、排队机制、带宽管理和拥塞控制。

  • VLAN技术入门

    2007-12-21

    VLAN是英文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的缩写,即虚拟局域网。一方面,VLAN建立在局域网交换机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VLAN是局域交换网的灵魂。

  • VLAN技术简介

    2007-12-21

    VLAN,又称虚拟局域网,是由位于不同物理局域网段的设备组成。虽然VLAN所连接的设备来自不同的网段,但是相互之间可以进行直接通信,好像处于同一网段中一样,由此得名虚拟局域网。相比较传统的局域网布局,VLAN技术更加灵活。为了创建虚拟网络,需要对已有的网络拓扑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

  • IPv6身份验证和安全性(二)

    2007-12-21

    很多年来,人们一直在争论IP层是否需要身份验证和安全性及相关的用法问题。本文将讨论如何在IPv6中通过身份验证头( AH )和封装安全性净荷( ESP )头来实现身份验证和安全性,包括安全密码传输、加密和数据包的数字签名。

  • 什么是VLAN

    2007-12-21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即虚拟局域网,是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技术。

  • IPv6身份验证和安全性(一)

    2007-12-21

    很多年来,人们一直在争论IP层是否需要身份验证和安全性及相关的用法问题。本章将讨论如何在IPv6中通过身份验证头( AH )和封装安全性净荷( ESP )头来实现身份验证和安全性,包括安全密码传输、加密和数据包的数字签名。但在探讨IPv6的安全性头之前,本章将首先介绍IP安全性体系结构以及在IPv6中该体系结构可能实现的部分。该体系结构在RFC 1825(IP的安全性体系结构)中首次进行了描述。

  • 微软SP2的IPv6安全性思考

    2007-12-21

    微软执行的IPv6只能为那些完全安装并配置了这一协议的组织机构的Windows网络提供较小的增强性安全,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安全性问题需要在安装这一新的IP协议之前去了解一下的。

  • 远程接入之争,沟通科技强势挑战国际巨头

    2007-12-20  |  作者:建华

    从2005年开始,远程接入在中国市场骤然升温,成为IT点击排行榜上的热门词汇。有关专家分析认为,这主要与ERP、CRM、OA等应用软件的大规模普及有关。随着这些应用软件的普及,大量具有分支机构的企业用户需要远程接入解决方案。

  • 新一代网络安全接入技术对比分析

    2007-12-20  |  作者:徐国爱

    当传统的终端安全技术(Antivirus、Desktop Firewall等)努力保护被攻击的终端时,它们对于保障企业网络的可使用性却无能为力,更不要说能确保企业的弹性与损害恢复能力。针对于此,目前出现了几种安全接入技术,这些技术的主要思路是从终端着手,通过管理员指定的安全策略,对接入私有网络的主机进行安全性检测,自动拒绝不安全的主机接入保护网络直到这些主机符合网络内的安全策略为止。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包括:思科的网络接入控制NAC技术,微软的网络接入保护技术NAP以及TCG组织的可信网络连接TNC技术等。

共1046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