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频遭曝光,谁来保护我们的隐私?

日期: 2008-05-03 来源:TechTarget中国

  你不认识他们,但他们却对你了如指掌。他们知道你的姓名、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收入水平;他们甚至知道你刚出生的孩子的性别和出生时间,你新买的房子的户型、面积和朝向……在你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你的这些个人信息已成为别人买卖的商品。随之而来的是,各种陌生人的电话和短信随时都会不请自来地闯入你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叹,自己就像生活在玻璃缸里的金鱼,已经没有隐私可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的个人信息频遭曝光,谁来保护我们的隐私?
  
  不久前,据媒体报道,某专门从事个人信息买卖的网站称,公司拥有上海4万名车主的详细资料,只需2000元就可以全部购买。经媒体记者核实,该公司出售的个人信息大部分为真实的。
  
  实际上,这仅仅是诸多案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通过手机、互联网侵害个人信息的现象正在大量出现。一位孕妇刚在街道有关部门登记,推销各种妇幼用品的电话便纷至沓来;一位车主刚办理了新车入户,保险推销员便上门拜访……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上,当我们输入“手机名录”时,立即就会出现大量专门买卖个人信息的网页,种类繁多、数量惊人。不仅如此,在街头,也有信息贩子公开推销个人信息。现代人在享受信息时代带来的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开始品尝接踵而至的烦扰。个人信息的泄露不仅仅会打扰我们生活的安宁,更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安全隐患。那么,究竟是谁泄露了我们的信息?又是谁在利用我们的信息牟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挖掘逐渐成为商业竞争的重要资源,哪一方先得到便会抢占先机。很多案例证明,由于工作的性质,许多掌握个人资料的企事业单位,如房地产开发公司、汽车销售公司、保险公司、医院等,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私下转让客户资料的情况。出于利益的诱惑,直接掌握这些信息的办事部门和人员,很容易把客户资料偷偷拿出来,卖给具有相应需求的商业机构,这是导致我们的个人信息被泄露的原因之一,如某些网站出售全国老板手机号码名单、业主名单、全国车主名单等。过去还曾经发生过大规模恶意泄露演艺界明星手机信息的“601电话”事件。
  
  同时,我们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性,即少数精通电脑技术的不法之徒,利用病毒或黑客技术进入某些企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系统,盗取客户信息资料,或者某些企业部把向客户免费邮寄对账单、发送服务简讯的业务外包给其他公司,客户信息资料在这一过程中外泄,从而导致我们的个人信息被他人盗用或利用。
  
  此外,最为关键的是,尽管我国制订了一些保护隐私的法律,但立法较为分散,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比较薄弱,执法的机制也不健全。按现有的法律规定,个人名誉权受到侵害的,要造成侵害后果才予以追究。对于绝大多数受“骚扰”的人来说,受侵害的后果并不是很明显,难以追究,且维权成本很高,很难界定是否侵犯了我们的个人信息。这是导致个人信息曝光现象日益严重的重要原因。
  
  对个人隐私的尊重与保护,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体现着社会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在社会信用加快建立的今天,我们靠什么力量保护个人信息免遭侵害?
  
  毋庸置疑,最为重要的是尽快建立相关法律条文,以保护人们的权利不再受到侵害。目前,全世界50多个国家建立了个人信息保护体系,是否有这部法律甚至还成为一些国家设置贸易壁垒的借口。因此,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意义重大。通过立法,明确行政监管部门的责任范围、权力边界、执法限度、执法要求、法律责任和制裁标准;明确严重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可以予以刑事制裁。同时,我们要倡导诚信、健康的网络文化,严惩以揭人隐私为乐,甚至以他人信息作为牟利工具的做法,而相关部门和企业也要加强自律、规范运作。惟有如此,我们的隐私才能得到保护,我们才能畅享信息时代的便利。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相关推荐

  • 隐私vs.安全:该如何平衡?

    中国的《网络安全法》已于今年6月1日正式开始实行,这给现代企业在维护信息隐私和安全性方面带来更多的挑战,也将对如何平衡隐私和安全性的探讨推上风口浪尖。

  • RSA 2014安全焦点:安全意识和数据隐私

    尽管RSA 2014会上有各种营销炒作,但我们可以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某些在六年或八年前属于小众的信息安全话题和趋势,现在正逐渐成为主流。

  • 用户即将告别个人信息泄密 “恐惧症”?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其网站公布了《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对电信互联网企业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提出保密规定和泄密严惩制度。

  • 确保企业系统安全的13条原则(二)

    早在1975年,两位安全专家发表了一篇题为“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保护”的论文,在近40年后的今天,他们提出的原则仍然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