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病毒互联网化”的深入发展,黑客采用大量病毒洪水式攻击用户电脑的例子也越来越多,所谓“洪水战术”,就是指黑客通过对盗号木马的频繁升级,试图以数量来拖垮杀毒软件。
一、互联网化制造病毒的三大手段
病毒产业的互联网化,使得黑客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加速病毒的制造,提高制造病毒的效率。黑客采用的三大手段手段包括:
A、采用效率更高的病毒生产软件,这些软件可以通过加壳、加花等方式,把已有病毒改造成杀毒软件无法识别的版本,从而可以自动生产出大量新木马病毒。这类机器自动制造的病毒,占据了新增病毒的很大部分。
B、租用更好的服务器、更大的带宽,为“木马下载器”下载病毒提供硬件上的便利。由于黑客产业的丰厚利润,黑客团伙有经济条件改善自己的“生产环境”,以求更丰厚的利润。
C、利用互联网论坛、博客等,雇佣“软件民工”来编写更强的驱动,加入木马中与杀毒软件对抗。现在很多木马病毒都会自带Rootkits驱动,这些驱动可以关闭杀毒软件、修改系统设置和文件,使木马更容易入侵用户电脑。而编写Rootkits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体力劳动”,普通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经过几个月的编程训练即可胜任此工作。大量软件民工的加入,使得黑客产业链条更趋向“正规化、专业化”,效率也更高。
二、病毒制造的互联网化,带来三大后果
病毒制造的互联网化,使得整个黑客产业制造病毒的效率大大提高,从而给反病毒厂商带来如下问题:
1、新病毒巨量增加、单个病毒的生存期缩短,现有病毒监测技术无法及时截获新样本。
2、即使能够截获,则每天高达数十万的新样本数量,也在严重考验着反病毒厂商对于病毒的分析、处理能力。
3、即使能够分析处理,则如何能够让用户在最短时间内获取相应的病毒库,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上述问题的出现,其实是受到了杀毒软件传统设计思想的局限——“传统杀毒软件的立足点都在于:如果电脑已经被病毒侵入,杀毒软件如何干净彻底的清理病毒”。在这个设计思想的影响下,杀毒软件和病毒把用户的电脑当作了“战场”,即使杀毒软件获胜,也可能给“战场”带来巨大的损害。
即使是近期热捧的主动防御技术,在本质上也属于“事后防御”的范围,当主动防御启动的时候,木马病毒已经侵入用户电脑,只是还没有成功运行。因此,主动防御只能成为杀毒软件整体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不能单独成为应对电脑病毒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杀毒软件的设计思想、设计初衷就面临巨大的改变:我们应该把病毒阻挡在电脑之外,在盗号木马、病毒刚刚出现在互联网上,还没有来得及对客户端(用户电脑)发动攻击时即将其屏蔽。这种技术的实现,需要杀毒软件的完全互联网化,让互联网本身成为一个巨大的杀毒软件。
三、病毒互联网化的直接后果,侵蚀互联网经济的根基
随着黑客产业链的完善,很多黑客试图以操作木马病毒的手法来介入正常的互联网商业领域,包括搜索引擎、网址站、视频网站等,都已遭到此类恶性行为的“感染”,严重影响了用户对于整个互联网行业的信心。
A、木马点击器侵袭搜索引擎
2008年年初以来,互联网上的Clicker(木马点击器)类病毒出现异常增长,今年1月至10月,瑞星病毒监测网络共截获单纯性Clicker病毒19万个,包含Clicker功能的复合型木马将近100万。如此巨量的病毒出现,意味着其背后拥有丰厚的黑色收益。
据某国外机构统计,目前互联网上广告总点击率的35%来自于“点击欺诈”,该机构警告说,“点击欺诈”甚至会摧毁这一热门的网络商业模式。而按照点击效果付费,正是百度、谷歌等互联网搜索引擎生存的基础。
所谓“Clicker病毒”中文名叫做木马点击器,它们侵入用户电脑后,会根据病毒编写者预先设定的网址,去点击网上的广告,如百度竞价排名、Google AdSense等,让广告主支付更多的广告费,而病毒犯罪团伙及其合作伙伴则会分享这些额外的“利润”。
这只是“点击欺诈”最简单的牟利方式,还有其它各种各样的黑色商业模式,包括有的公司向黑客团伙购买中毒机器的使用权,对竞争对手的“竞价排名”广告进行恶意点击,从而大量消耗对手的广告资金等等。这些“点击欺诈”重创了广告主对互联网广告的信心,可能拒绝再为此付费。
B、Flash插件漏洞侵袭视频网站等
2008年5月,利用浏览器插件Flash Player漏洞传播的攻击代码出现,由于该漏洞应用起来简单方便,致使大批木马病毒通过此漏洞传播,尤其是“挂马网站”类型的攻击被黑客青睐。
Flash Player是一种广泛应用在IE、firefox等主流浏览器上的插件,用户只有安装了该插件之后,才能正常浏览网络视频、网络广告、玩网页游戏等,当用户第一次访问视频网站、网游网站时,系统会自动提示用户安装该插件。
由于该插件不具备自动升级机制,很多用户在安装了旧版插件之后根本不升级。尽管Flash Player插件漏洞出现后的很短时间,Adobe公司就开发了新版插件弥补了漏洞,但绝大多数用户用的还是旧版插件,没有升级。
根据瑞星统计,截至6月15日,Adobe公司发布安全插件之后的两个月,安装新版插件的用户仅有38.59%。经过瑞星等公司进行大规模新闻宣传、通过杀毒软件的信息中心进行告知后,7月5日的统计标明,安装了新版插件的用户上升到53%,仍有47%的用户使用带有漏洞的插件。
相当危险的漏洞、经过各大公司的教育性宣传、提供专业的补丁下载之后,仍有近一半的用户处于不设防状态。这样的事实说明,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下,网民的安全意识相对薄弱,或者是缺乏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安全形势。
而且,由于视频网站、网页游戏、SNS等新型网站越来越多,此类网站多数会开发基于自己的客户端插件,而这些插件在设计初始就以实现功能为主,对于安全防范的设计很少,这可能给用户安全带来很大风险。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
-
趋势科技安全预警:新一轮勒索软件将蔓延中国大地
今天,全球服务器安全、虚拟化及云计算安全领导厂商趋势科技发出安全预警,新一轮勒索软件在中国开始蔓延。
-
为什么光有杀毒软件还不够?
杀毒软件(AV)是一个较大规模安全防护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减缓恶意软件在互联网上的传播速度。但光有杀毒软件还是不够的……
-
应用程序安全管理的“八大”主张(二)
任何环境中最大的风险之一是终端用户安装和运行所有他们想要的软件的能力。有很多工具可用来限制终端用户是否可以在桌面上运行程序。
-
应用程序安全管理的“八大”主张(一)
在BYOD、云计算、大数据充斥的年代里,应用程序仍然是企业信息安全不可忽略的危险地带,系统管理员应该把管理应用程序及其安全作为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