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S入侵检测系统的存在与发展的必然性

日期: 2008-08-19 作者:xiaohai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IDS是英文“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入侵检测系统”。专业上讲就是依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尽可能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网络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一 IDS存在和发展的原因:


  1、网络安全本身的复杂性,被动式的防御方式显得力不从心。


  2、有关防火墙:网络边界的设备;自身可以被攻破;对某些攻击保护很弱;并非所有威胁均来自防火墙外部。


  3、入侵很容易:入侵教程随处可见;各种工具唾手可得


  二 IDS的起源:


  1、1980年,James P. Anderson的《计算机安全威胁监控与监视》(《Computer Security Threat Monitoring and Surveillance》)


  第一次详细阐述了入侵检测的概念;提出计算机系统威胁分类;提出了利用审计跟踪数据监视入侵活动的思想;此报告被公认为是入侵检测的开山之作。


  2、1984年到1986年,乔治敦大学的Dorothy Denning和 SRI/CSL的Peter Neumann研究出了一个实时入侵检测系统模型–IDES(入侵检测专家系统)


  3、1990年,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L. T. Heberlein等人开发出了NSM(Network Security Monitor)


  该系统第一次直接将网络流作为审计数据来源,因而可以在不将审计数据转换成统一格式的情况下监控异种主机


  入侵检测系统发展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两大阵营正式形成:基于网络的IDS和基于主机的IDS


  4、1988年之后,美国开展对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DIDS)的研究,将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检测方法集成到一起。DIDS是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产品。


  5、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入侵检测系统的研发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并在智能化和分布式两个方向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三 IDS的作用:


  我们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假如防火墙是一幢大楼的门锁,那么IDS就是这幢大楼里的监视系统。一旦小偷爬窗进入大楼,或内部人员有越界行为,只有实时监视系统才能发现情况并发出警告。


  不同于防火墙,IDS入侵检测系统是一个监听设备,没有跨接在任何链路上,无须网络流量流经它便可以工作。因此,对IDS的部署,唯一的要求是:IDS应当挂接在所有所关注流量都必须流经的链路上。在这里,”所关注流量”指的是来自高危网络区域的访问流量和需要进行统计、监视的网络报文。在如今的网络拓扑中,已经很难找到以前的HUB式的共享介质冲突域的网络,绝大部分的网络区域都已经全面升级到交换式的网络结构。因此,IDS在交换式网络中的位置一般选择在:


  (1)尽可能靠近攻击源


  (2)尽可能靠近受保护资源


  这些位置通常是:•服务器区域的交换机上•Internet接入路由器之后的第一台交换机上•重点保护网段的局域网交换机上防火墙和IDS可以分开操作,IDS是个监控系统,可以自行选择合适的,或是符合需求的,比如发现规则或监控不完善,可以更改设置及规则,或是重新设置!


  四 IDS技术发展方向:


  无论从规模与方法上入侵技术近年来都发生了变化。入侵的手段与技术也有了“进步与发展”。入侵技术的发展与演化主要反映在下列几个方面:


  入侵或攻击的综合化与复杂化。入侵的手段有多种,入侵者往往采取一种攻击手段。由于网络防范技术的多重化,攻击的难度增加,使得入侵者在实施入侵或攻击时往往同时采取多种入侵的手段,以保证入侵的成功几率,并可在攻击实施的初期掩盖攻击或入侵的真实目的。


  入侵主体对象的间接化,即实施入侵与攻击的主体的隐蔽化。通过一定的技术,可掩盖攻击主体的源地址及主机位置。即使用了隐蔽技术后,对于被攻击对象攻击的主体是无法直接确定的。


  入侵或攻击的规模扩大。对于网络的入侵与攻击,在其初期往往是针对于某公司或一个网站,其攻击的目的可能为某些网络技术爱好者的猎奇行为,也不排除商业的盗窃与破坏行为。由于战争对电子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大,随之产生、发展、逐步升级到电子战与信息战。对于信息战,无论其规模与技术都与一般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的入侵与攻击都不可相提并论。信息战的成败与国家主干通信网络的安全是与任何主权国家领土安全一样的国家安全。


  入侵或攻击技术的分布化。以往常用的入侵与攻击行为往往由单机执行。由于防范技术的发展使得此类行为不能奏效。所谓的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在很短时间内可造成被攻击主机的瘫痪。且此类分布式攻击的单机信息模式与正常通信无差异,所以往往在攻击发动的初期不易被确认。分布式攻击是近期最常用的攻击手段。


  攻击对象的转移。入侵与攻击常以网络为侵犯的主体,但近期来的攻击行为却发生了策略性的改变,由攻击网络改为攻击网络的防护系统,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现已有专门针对IDS作攻击的报道。攻击者详细地分析了IDS的审计方式、特征描述、通信模式找出IDS的弱点,然后加以攻击。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相关推荐

  • 评估厂商安全策略:你应该关注这五个问题

    网络空间的动态特性要求安全策略适应这一趋势。很多安全损害首先是由于针对厂商的攻击引起的,所有企业必须解决与厂商有关的网络威胁。评估厂商的安全策略是一种确保数据安全性的合理方法。

  • 将平板电脑用于工作合适吗?安全问题怎么解决?

    平板电脑是不是不如笔记本电脑安全呢?我在为我的公司制定设备安全策略,是否应该禁用平板?或者采取特定的平板安全策略来限制特定厂商/OS的平板设备的使用?

  • 手把手教你实现有效的漏洞评估

    要想使漏洞评估更有成效,强健的安全策略就应当将漏洞对业务的影响、企业的总体安全策略、漏洞评估的结果联系起来。在本文中,详述了为确保有效性,漏洞评估应遵循的步骤。

  • 网络透明是企业实现更高安全性的诀窍

    更大更多样化的网络意味着攻击者有了更大的攻击面。对此,现在的网络专业人士必须更新其安全政策来应对新的漏洞以及响应不可避免的攻击。但首先,他们需要对其网络有着清晰的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