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chGuard助力小型企业和分支机构安全
WatchGuard®科技,全球商业安全解决方案的领导者,今天在旧金山举行的2010年电子数据安全技术大会(RSA)和在德国举行的2010汉诺威国际信息及通信技术博览会(CeBIT)上,发布了新型多功能安全设备产品:WatchGuard XTM 2系列。WatchGuard 2系列能提供便捷全面的网络、应用程序和数据安全,是员工规模多至50人左右的小型企业和分支机构的理想选择。
“小型企业正越发成为黑客、恶意软件和僵尸网络攻击的目标。”WatchGuard科技的产品管理总监Tim Helming说道:“有感于此,WatchGuard研发了XTM 2系列,它能够有效阻止潜伏风险的网络内容,防止黑客、垃圾邮件和病毒侵袭。此外,XTM 2系列还带有整合式虚拟专用网(VPN)连接,允许来自远程或员工手机、或分公司的安全终端访问。”
WatchGuard XTM 2系列 - 毫不妥协的安全性能
WatchGuard XTM 2系列在小型设备领域重拳出击,是需要最新安全防护和多重威胁保护的小型企业和远程分支机构最适合的产品。通过优化WatchGuard的“纵深防御”(defense-in-depth)架构,XTM 2系列可以执行深度数据包检测、数据包状态检测、程序代理保护,阻击其他防火墙易漏过的攻击。
WatchGuard在引领业界前进上再度迈出一步,首推专用内置安全网络电话功能,以保护统一通信和网络电话。WatchGuard意识到小型企业中网络电话的增长趋势,并将它在XTM 2系列中实现。现在网络电话的安全是如此简单,您再也无需“在防火墙外铺线搭路”,将网络系统暴露出来。
WatchGuard 2系列搭载最新的Fireware XTM操作系统,带有支持脚本的命令行界面(CLI),可轻松实现个性化和自动化操作。其它诸如透明桥接模式(transparent bridge mode)和虚拟专用网(VPN)多点传送等先进网络功能,使得企业无需更改现行网络架构,即可管理安全规则。
除高度安全性外,管理人还会赞许因XTM 2系列带来的效率提高。举例来说,Skype阻止功能不但保证更高安全,更避免了未授权的文件分享、不必要的即时通信或网络聊天。更重要的是,通过运用网络屏蔽服务,企业可以避免员工对恶意网站或其它非生产型网站的访问,更专注于工作。
对于如今通过手机和在远程工作的人员,XTM 2系列以合理的价格提供整合式高性能远端电脑安全访问(SSL VPN)服务。广域网和虚拟专用网失效备援(WAN and VPN Failover)功能提升了它的性能、副本备份以及可靠性。多种虚拟专用网选项,允许更灵活的使用场景,如位于远方的办公室或临时位置。
小型企业还会重视免费的互动性实时监测和报告工具,它们为网络安全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角。直观管理控制还允许远程管理,使得XTM 2系列成为优越的安全管理服务解决方案。
Helming总结道:“XTM 2系列的上市,标致着由Firebox X Edge e系列向提升客户友好化及渠道友好化的XTM 2系列产品线的转化完成。XTM 2系列代表了WatchGuard的一种愿景,即当威胁不断繁衍的时候,安全设备也会不断进化增加、新的安全功能。跨国公司在亚洲的分公司,也需要像总部一样级别的联通性、速度和安全保护。”
WatchGuard XTM 2系列目前有三种型号可选:XTM 21、XTM 22和XTM 23。想获取XTM 2系列更多信息的消费者请联系当地经销商,或登陆www.watchguard.com。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
-
WatchGuard:全系统模拟捕捉APT
“我们认为,全系统模拟(Full System Emulation)的沙箱(Sandbox)技术可以更为有效地帮助企业防御APT攻击。”WatchGuard中国区市场总监万熠如此表示。
-
WatchGuard“APT拦截器”帮助企业实时防御APT攻击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用户有效防御APT攻击,WatchGuard在旗下UTM和NGFW设备实现了“APT拦截器”的功能。
-
WatchGuard:企业更需防范XP的潜在安全风险
微软即将停止对WindowsXP系统的技术支持,但很多企业不能很快将所有终端和应用程序升级,那么,在这段“空档期”,安全的风险应该如何应对呢?
-
WatchGuard:白领员工成为黑客重点目标
员工使用多种终端随时随地接入网络处理业务,而黑客很可能制作有针对性的恶意代码,瞄准企业白领使用的各类终端设备,为数据泄露等高危风险留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