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 Kocher评价幽灵漏洞的披露过程

日期: 2018-04-30 作者:Rob Wright翻译:冯昀晖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在发现震惊技术界的漏洞五个月之后,安全研究专家Paul Kocher分享了他对幽灵漏洞的想法,谈到了困扰大家的漏洞发现过程,以及缓解漏洞危害的措施。

Kocher是一名独立安全研究顾问,2017年他发现了Spectre(幽灵)漏洞(另一位发现者是谷歌互联网安全项目Project Zero的Jan Horn,他发现了熔断漏洞Meltdon)。在RSA Conference 2018大会有关于幽灵漏洞的一个小时议程,Kocher分享了他对缓解漏洞危害的想法,讨论了漏洞发现过程以及未来芯片研发面临的困难。

就像熔断漏洞对英特尔芯片造成影响,幽灵漏洞涉及到投机性执行的滥用,投机性执行本来是为了加速处理器性能而设计的。Kocher说,问题的症结在于,投机性执行在现代芯片的设计中是根深蒂固的,几乎是不可能消除的。“如果你按照教科书上说的设计芯片,目标是获得最好的性能,那你构建的一定是不安全的处理器。”

Kocher说:“这一情况导致要消除幽灵漏洞的影响是极具挑战的,不管是短期缓解方案还是长期根治方案都很难。”

如何消除漏洞危害

Kocher说:“要消除幽灵漏洞问题非常麻烦”。对于一些潜在问题,目前已经应用的修复补丁不是长期解决方案。

像微软公司这种软件供应商可以在源代码中修复幽灵漏洞,应用到所有可能经过的条件分支,不过这样可能会带来运行问题;Kocher称之为“推测障碍”。但是,如果那些障碍放到了源代码中每个可能的地方,可能会影响程序的健壮性,对性能造成破坏。但如果不加上这些代码片段补丁,攻击者仍然可能利用幽灵漏洞攻击。

Kocher说:“真是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左右为难。”

最终,供应商们必须小心地挑选在哪些地方应用补丁。他说,除了操作系统,其他类型的软件(例如:数据库和web服务器)应用幽灵补丁更难,因为那些软件需要从不可信的数据源接收数据。

另一方面,硬件供应商可以应用微代码更新修改处理器中的分支预测器,不过Kocher说那些修改会带来芯片的稳定性问题。

Kocher把这些修复称之为“相当令人不满意的解决方案”,因为微代码更新只针对操作系统可行,对那些被感染的系统不可用。这种方案还会带来性能冲击。虽然英特尔的微代码更新有重大问题,Kocher说他还是更愿意先更新了让问题得到一定缓解,而不是完全不处理,他批评ARM控股公司缺乏对幽灵漏洞的处理响应。

下一步的路线图

幽灵算是程序bug吗?Kocher说他与好几个人交流过这个问题。一方面,所有涉及投机执行的元素都会按他们设计的方式工作。不过,不管投机性执行运行正常与否,这个问题本身是存在的。他说:“大家都希望混乱状态更快过去,但是并没有很多人思考这些元素凑在一起的真正后果。”

Kocher说,长期来看补救措施就更复杂化了,芯片制造商不会放弃投机性执行,因为这(投机性执行)对芯片性能非常重要。不过,他对于短期缓解漏洞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只要一有补丁就定期更新升级。

Kocher还推荐改善企业基础设施中的流程分离状况,要“特别注意超线程技术Hyper-Threading”,因为他预计不久的将来会爆发更多边信道攻击。

另外,Kocher认为,坏消息是芯片制造商们需要彻底修改他们的产品路线图,从根本上改变他们设计处理器的思路。长期来看,所有芯片都需要在考虑安全的前提下重新设计和构造,否则,芯片追求更快的速度和性能会导致更多类似幽灵的漏洞出现。

漏洞发现和责任披露

为什么幽灵漏洞没有更早发现呢?这是Kocher经常问的另一个问题。他介绍说多个方面因素促成这这个情况。一个主要因素是路径障碍,英特尔以及其它芯片制造商没有考虑到像幽灵这种边信道攻击,这个超出了传统漏洞攻击的范围。

至于漏洞披露过程,研究机构和供应商们被迫早早面对公众,媒体猜测漏洞已经变得很严重不容忽视了。

协调漏洞披露的过程“绝对是一团糟的过程”。许多组织和个人都被卷进来,原本不需要参与的很多人都被牵涉进来,导致熔断漏洞(Meltdown)的信息也进入了媒体。

供应商处理问题的流程也有问题。他说:“每个人都是善意的”,但是过程中有很多需要第三方注意的问题,也需要第三方参与,不管政府是否需要参与进来,流程已经复杂化和延长了。

最终,许多人都知道这个漏洞泄露给媒体会发生什么。Kocher说:“我用差分功耗分析发现了这个问题,我不知道如何处理和管理这样的漏洞。”

Kocher说:“如果披露过程没做好,就会有想攻击的人过早地利用漏洞。我们行业需要找到更好的方式来披露这种规模的漏洞,因为更多与幽灵同级别的漏洞将来还会出现。”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相关推荐